?
中國科商網
“十四五”末餐廚垃圾將基本飽和 多地各顯神通變廢為寶
發布日期: 2022-02-22 14:52:25 來源: 中國食品報

年產生量過億噸

“十四五”末餐廚垃圾將基本飽和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牽頭編寫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明確,餐廚垃圾主要包括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餐飲垃圾指的是餐館、飯店、單位食堂等的飲食剩余物以及后廚的果蔬、肉食、油脂、面點等在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廚余垃圾指的是家庭日常生活中丟棄的果蔬及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瓜果皮等易腐有機垃圾。隨著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餐飲的結構和數量越來越豐富,餐廚垃圾的數量持續增加。同時,隨著我國各省市垃圾分類工作的加緊推進,餐廚垃圾分出量也在穩步提升。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整體的餐廚垃圾產生總量增加,達到1.16億噸。“十四五”期間,餐廚垃圾的產生量將持續增加,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76億噸。“十四五”末期,餐廚垃圾產生量將基本飽和。

專家分析指出,與其他垃圾相比,餐廚垃圾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質等有機物,營養豐富,有害物質含量低,有機部分的生物降解率可達80%,具有很大的回收價值。因此,餐廚垃圾具有污染源和再生能源的雙重特征。但是,若處理不得當,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影響城市面貌和居住環境;作為飼料用來喂養家畜,具有同源性的風險;污染自然環境;沒有經過處理的餐廚垃圾極易滋生病菌,傳播疾病,易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傷害等。

那么,如何把餐廚垃圾“變廢為寶”呢?關鍵在于餐廚垃圾的處理。

餐廚垃圾處理指的是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理(預處理)過程,其中需要利用多種設備和工藝技術,最理想的狀態是最終實現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餐廚垃圾的處理一般遵循三個原則:無害化、減少和回收。目前,國內外餐廚垃圾主要采用焚燒法、衛生填埋法和生物處理法。焚燒法、衛生填埋法屬于傳統的餐廚垃圾處理方法,通常處理不夠徹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有可能進一步增加環境負擔;生物處理法可以徹底處理餐廚垃圾,且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資源的回收利用。

政策不斷加碼

多地各顯神通變廢為寶

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綜合利用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環境治理實踐,也是城市綜合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更是造福百姓的一項民生工程。隨著“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對加強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建設文明生態城市的要求,各類有關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的法規條例逐漸完善,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進一步實現了“有法可依、有例可查”。

自2008年以來,國務院、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支持、規范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政策,內容涉及餐廚垃圾的分類、收集、處理規范等內容。

今年2月,國家等部門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對構建科學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體系作出了部署,提出有序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按照科學評估、適度超前原則,穩妥有序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統籌解決餐廚垃圾、家庭廚余垃圾、農貿市場垃圾處理問題。同時,根據廚余垃圾分類收集情況、廚余垃圾特征、人口規模、設施終端產品及副產物消納情況等因素,科學選擇適宜技術路線和處理方式,著力解決產品出路問題。

在垃圾分類方面,2019年以來,以上海為代表,國內多個地級以上城市頒布了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在所轄城鄉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2020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開始實施,并明確規定“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

為推動農村餐廚垃圾的科學處理,2021年1月,《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同年6月,《關于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提出“以生活垃圾分類為抓手,優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方法,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變廢為寶”。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各省市也在“各顯神通”積極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湖南長沙打造的“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僅需10人8小時就能實現1200噸餐廚垃圾的油水渣分離,后續還能進一步“變廢為寶”。

北京市朝陽區的部分社區正在進行生物廚余垃圾處理技術的試點工作,將打造垃圾分類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全流程作業。

廣東省則利用廚余垃圾養殖黑水虻。深圳、梅州、汕頭、博羅等地建立了日處理能力超200噸的單體工廠,將收集的廚余垃圾加工生產成飼料,再投喂黑水虻,既環保又資源化利用了餐余垃圾。

此外,安徽合肥實施了廚余垃圾沼氣發電項目、福建廈門引進了有機垃圾無害化處理器。

中國城市管理研究院餐廚垃圾資源化專業委員會主任王建濤表示,過去實施差異化環境政策的老路將被徹底切斷,確保環境質量不下降將成為一個硬性指標。希望地方政府合理加強環境監督,企業轉型升級生產模式,公眾積極參與環境治理,充分發揮環境治理在促進優質發展中的作用,共同加快餐廚垃圾產業發展。

后端處理缺口巨大

設備投資空間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餐廚垃圾處理屬于環保行業中的新興業務領域,我國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天能產生50萬噸左右的餐廚垃圾,而日處理量僅為6.5萬噸左右。由此可見,餐廚垃圾后端處理缺口巨大,后端產能配置成為剛需。有業內人士預測,我國餐廚垃圾規范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市場有非常大的空間,“十四五”或將迎來爆發。

受垃圾分類快速推進及“十四五”規劃的影響,未來我國餐廚垃圾行業市場,尤其是資源化處理設施建設行業,將保持快速增長,餐廚垃圾的資源化處理能力也將快速提升,到“十四五”末期,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將顯著提升。

但是,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同時也是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行業。以設備生產為例,不同于其他的機器生產加工行業,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所面對的加工對象也更具特殊性。餐廚垃圾處理要實現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需要多種設備和工藝技術相結合。

目前,隨著我國餐廚垃圾處理領域的逐漸發展,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我國各地對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的運用愈發重視,并積極加大項目投資力度,掀起了項目投資熱潮。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投資空間還很大,約459億元。

用生物處理方法處理餐廚垃圾,被公認為具有發展前景的處理方法之一。目前,我國的餐廚垃圾生物處理技術主要是好氧堆肥和厭氧發酵兩大技術。這兩種生物技術的發展也是餐廚垃圾處理行業日漸興盛的一大原因。

當然,隨著我國餐廚垃圾的細分,未來幾年相關設備投資的空間也將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投資額預計達到887億元,占比項目總投資額的17.5%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餐廚垃圾處理,未來發展主要向建設規模集約化和占地面積的減小化、加大研發餐廚垃圾處理設備高效化和智能化及餐廚垃圾處理設備自動化和低成本化三個方面著重推進。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在“十四五”期間將釋放更大市場空間。

(高嬌娣 綜合整理)

關鍵詞: 十四五末 餐廚垃圾 基本飽和 家庭日常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