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信譽過期食材再保鮮也難挽回消費者的信任
發布日期: 2021-12-15 11:06:50 來源: 大眾網

近日,江蘇無錫星巴克門店被曝偷換食品標簽、使用過期食材而沖上熱搜榜單。據新京報報道,無錫兩家星巴克門店存在多種衛生安全隱患:食材過期依舊加工售賣,主管、“師父”“言傳身教”篡改食品保質期,承諾“開封后不過夜”的糕點隔夜上架售賣等。對此,星巴克已被當地相關部門約談。

星巴克使用、售賣過期食品并非初犯,早在2012年,星巴克便因部分門店售賣金槍魚三明治、杏仁味糖汁等過期食品而引發輿論爭議,時任星巴克中國公司相關負責人承認違規使用過期食品,但也稱屬員工操作失誤的個別事件。如今,星巴克中國又通過其官方微博回應稱該事故屬員工違規操作行為。員工違規確有直接責任,但究其根本,作為公司管理層是否又存在嚴重的失察甚至默許、放縱之嫌?出一次事,道一次歉,這種一戳一蹦跶的行為實在有悖“全球最大連鎖咖啡店”的形象。

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2年之久,其間一直穩坐中國“咖啡一哥”寶座,每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高達上百億元,然而幾次三番的負面事件卻令人心寒。我們看到的只是被曝光出來的,星巴克在中國開設的5000多家門店中,到底有多少家存在相關隱患?我們不得而知,但卻令人細思極恐。

過期的不只是食材,更是品牌的信譽和形象。星巴克作為擁有50年歷史的全球性咖啡連鎖企業,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其發展命脈。然而手握一手好牌,卻非要踩紅線耍聰明,殊不知最終芝麻沒撿起來反而掉了西瓜。對食材的把關和保鮮,對人對己,都是最基本的底線和責任,一旦信譽過期,食材再保鮮也難挽回消費者的信任。

關鍵詞: 挽回 消費者 信任 食材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