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盲盒經濟的興起,“萬物皆可盲盒”滲透至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玩具盲盒、文創盲盒、機票盲盒、彩妝盲盒等層出不窮,無一不讓這曾經僅屬于少數群體的消費模式日益被大眾接受。
與此同時,盲盒的觸角投射進了戀愛市場。今年8月,長沙一名大學生突發奇想,在街邊開設“月老辦事處”售賣脫單盲盒(也稱戀愛盲盒),稱花費一元錢就可以找到“有緣人”,迅速走紅網絡。此后,一元戀愛盲盒以燎原之勢在全國多地陸續出現,從線下流動小攤擴大至網絡小程序、APP,吸引單身者躍躍欲試。
雖然,戀愛與盲盒的“不確定性情感消費”有異曲同工之處,愛情的本質的確是一場未知旅途的冒險,需要智慧與勇氣經營。只不過,僅靠這樣的脫單盲盒真的就能“開”出一個心儀的對象嗎?
“睜眼都不一定能挑著,盲盒又如何?”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中國超2億人單身”的話題被網友熱議,多少透出當下年輕人的無奈。
“你想脫單嗎?一元留一個,一元拿一個,里面都是QQ、微信號。”一塊用于介紹的LED燈牌、一藍一粉兩個盒子,分別寫著“帥哥”和“美女”,一疊便利貼和若干支筆,這便是線下“抽”戀愛盲盒所需要用到的全部工具。參與者花一元錢,可以獲得一張寫有一個陌生人聯系方式的紙條,或者將自己的社交賬號寫在便利貼上投入盒中,以此等待“千里姻緣一線牽”。
在步行街、夜市或者高校周圍的精致小店,這樣的“月老辦事處”尤為常見。從心理學角度看,盲盒采用的是隨機概率機制,引發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和賭徒心態。具體到戀愛盲盒,消費者“花一元錢”在今天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如果真的能遇到一位“有緣人”,那便是“賺到”了,損失也不大,順便交個朋友、擴大社交圈。商家采取低成本策略的同時,瞄準了年輕人喜愛抽盲盒那種未知神秘感和不確定性產生的情感滿足,精準踩中市場需求。
一元戀愛盲盒走紅后,有攤主透露:擺攤一個月后,平均每晚進賬400元,女顧客居多,也有男顧客一口氣抽取了十張紙條。其實,就商家而言,這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一張桌子幾個紙盒幾張紙,開店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消費者“買賣不成”皆可賺。戀愛盲盒溢出的商業價值吸引了更多入局者,模式升級、功能拓展、戰地轉移……社交市場泛起層層漣漪。
毫不意外,脫單便利店應運而生,花樣百出。成都某脫單便利店中,單身者花費29.9元將身高、年齡、星座、對理想伴侶要求等信息存入塑料膠囊瓶,同時還能拆一個別人留下的膠囊瓶。如果希望提高盲盒中的“對象質量”,則需辦理店里幾十元到1299元不等的會員卡。貨架上陳列的膠囊瓶信息中,年齡最小的僅17歲。
在淘寶、閑魚等APP搜索“一元脫單”,就會出現購置戀愛盲盒的鏈接。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部分網店,花費35元竟能購買店主的微信號。不僅如此,有商家將戀愛盲盒做成小程序,包裝成創業項目,連源代碼都可標價售賣,開發、推廣、加盟,各個環節都能開發出盈利空間。一番操作下來,盲盒瞬間變了質。
大學生陳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她不會相信類似的脫單盲盒,“其實很不放心也不靠譜,誰知道對方是什么樣的人?借用網絡上的一句熱門評論,現實中睜著眼都不一定能挑著的對象,盲盒又如何?”
泄露了個人信息 “開”出一堆驚嚇
在一項調查中,超過20萬人將單身的原因歸結于“社交圈小”“忙于工作”“經濟條件”。如何脫單成為一項廣泛的社會議題,與注重門當戶對的相親相比,脫單盲盒增加了一層浪漫的奇幻色彩,“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
花錢抽完盲盒后,真實的體驗到底怎樣?在淘寶一家銷量1000+的“月老辦事處”店鋪中,記者看到,消費者給出的評價并不高。
“不建議買,店家拿同一個微信讓幾千人加,連有對象的店員也來當托兒湊數。”
“買微信號都是打包購買,加我的都是一次性買幾十個微信號的人,比現實中還不靠譜。”
“買完之后就上當,加到了微商和機器人,找店主退款反被嘲笑:一元錢也好意思退?”
……
為了驗證真實性,記者在某脫單盲盒小程序上支付了2元“閃存紙條”,填寫個人信息登記。隨后,又支付了2元“抽取紙條”,隨即匹配出一名女性微信號,但當記者準備添加時,發現該號碼根本不存在。
與事前的推測完全相同,記者花費4元后,不僅沒有等來“有緣人”,還親手將個人真實信息泄露,直接“開”出了一堆驚嚇——幾天內就收到了十幾條短信,大多涉及商業推廣,不乏借款、色情服務等違法內容。
現實往往千瘡百孔,戀愛盲盒營造的浪漫邂逅,背后隱藏了諸多風險。戀愛盲盒沒有任何準入門檻,隨時隨地可以加入“賽道”,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反之,靠著“拆盲盒遇見有緣人”的噱頭,商家以極低廉的價格獲得了大批量的個人隱私信息。特別是在網絡平臺,個人信息如果被不法商家泄露、挪用,消費者容易被人利用,甚至被騙財騙色、掉入詐騙陷阱,危害不容小覷。
有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戀愛盲盒背后的商家,實際上都含有處理個人信息的性質。盡管是在消費者自愿的情況下收集個人信息,但個人信息處理不僅包括收集,還包括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刪除等。
在今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了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對其個人信息處理活動負責,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處理的個人信息的安全,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沒有文化基因的盲盒,更像是割韭菜”
細究起來,盲盒文化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承載的文化產品消費,二者的結合能夠展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如曲高和寡的文物,通過考古盲盒實現文化傳承的創新。年輕人體驗了考古工作者的艱辛與驚喜,更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自身對考古文博領域的興趣,傳遞出厚重的文化價值,這樣的盲盒“開”得很值。
從同樣的層面上看,戀愛盲盒沒有任何文化基因,只是在互換聯系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層“盒”的外殼。本質上,它是一種社交方式,簡單粗暴的玩法,在短時間內滿足了個人娛樂消費需求。“盒子”作為中介,讓大量的個人信息實現了快速流通,付費即可獲得陌生男女的聯系方式,為大眾精心打造了一個“窺探與被窺探”的世界。
另一方面,消費者從戀愛盲盒中獲得的正向消費體驗微乎其微,多數被商家割了韭菜。學者范爾特認為:“消費既不是消耗與使用物品的過程,也不是經濟活動循環的終點,而是一個產生體驗與想象的過程。”抽取戀愛盲盒之前,消費者往往會有“轉角遇到愛”的期待,即便他們沒有對戀愛盲盒抱太大期望,僅僅是出于好奇心或者單身群體的焦慮。
但現實中戀愛盲盒體驗卻是一地雞毛,“一人加多個好友碰瓷”“微商機器人”“付錢匹配了假的微信號”等情況層出不窮。滿滿套路不僅讓“開”盲盒的新鮮感蕩然無存,消費者還極有可能陷入一段危險關系中。最后,受傷的只有消費者,對商家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戀愛盲盒產生的風險遠遠大于“找到有緣人”的概率。愛情沒有捷徑,沒有幾個人能通過一元小紙條收獲愛情。僅憑一個聯系方式就能“窺探”他人生活、尋求一段高質量的親密關系,類似的故事既不真實也不可靠。
如此看來,“萬物皆可盲盒”何嘗不是一種悖論?盲盒作為一種新的消費體驗和銷售模式,無疑具有市場合理性,像IP手辦、考古盲盒、圖書盲盒等具有文化創意的產品形式有益于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但隨著盲盒內容的延伸,許多泥沙污穢也摻雜而來,戀愛盲盒只是一個微小側面。它的野蠻生長給市場提了個醒:盲盒文化應該鼓勵正向的功能,挖掘文化和情感價值,不能為任何群體的利欲熏心背鍋。(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朱子鈺 報道)
相關內容
- 環球播報:價格戰打響了!12萬買C6不算啥,CT6降價13萬,32萬能買奧迪Q5 a>
- 今日熱議:隔夜美股|樂觀情緒消退 三大指數大幅下跌 美四大銀行市值縮水470億美元 a>
- 天天快資訊:豐富勞動教育內涵 讓勞動教育在校園里“生根發芽” a>
- 今日關注:讓青少年閱讀“活”起來“動”起來——代表委員熱議青少年讀書活動 a>
- 天天觀天下!布鼓雷門的讀法 a>
- 天天熱消息:什么是負性生活事件舉例以及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a>
- 當前資訊!蟑螂窩一般在哪個地方?_蟑螂窩一般在哪 a>
- 男子醉酒后回家,見岳母剛洗完澡,色心大起,最終釀成苦果 a>
- 環球關注:我的世界1.7.10等價交換怎么玩_我的世界小七等價交換 a>
- 環球今頭條!凱萊地板價格_凱萊地板 a>
- 全球滾動:美,無所不在 a>
- 天天視點!左臉總是長痘痘怎么回事_左臉總是長痘痘 a>
- 關注:“10分”便捷|小心謹“腎”更健康!“世界腎臟日”活動造福周邊居民 a>
- 今日數字貨運平臺維天運通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a>
- 世界報道:明星范冰冰個人簡歷_范冰冰個人簡歷 a>
- 【全球熱聞】第二屆航空計量測試與檢驗檢測高峰論壇在成都圓滿落幕! a>
- 熱頭條丨“無器件,不產品”,基礎電子元器件發展前景廣闊 a>
- 怎么讓微信無法添加好友_微信無法添加好友 a>
- 洛凱股份: 洛凱股份: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結果公告 a>
- 短訊!男子在鐵鍋燉雞里吃出疑似“雞屎”異物,飯店:是雞胗內壁,可能未清洗到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