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當下為何很多高校提前吹響了畢業生就業季的集結號?
發布日期: 2021-09-03 16:23:52 來源: 中國江蘇網

9月1日,東南大學為期一個月的2021年秋季“人才報國”系列線上大型招聘會開鑼。從7月30日至今,東南大學已累計在校園招聘臺發布1000條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

8月31日,中國農業大學向社會公布了2022屆畢業生選錄指南。兩天前,學校明確了秋季首場大型空中雙選會的時間。

早在7月,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就向社會發布9月中下旬舉辦人才線下招聘會的公開邀請函。

當下,為何很多高校提前吹響了畢業生就業季的集結號?

趕早,招聘崗位更優質

目前,包括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南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在內的至少40所知名高校,提前曬出2022屆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的生源信息,以及各院系相關專業就業負責人及其聯系方式。

“往年這個時間,只有一些職技院校公開生源信息。這么多知名高校提前曬出生源信息和聯系方式,今年還是第一次。”對于高校的“主動出擊”,省人社廳一位從事畢業生就業招聘多年的工作人員連稱“沒想到”。

中國農業大學6月就向社會發布了2022屆畢業生的生源信息,是知名高校中發布信息最早的一所。該校就業辦副主任李超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大環境下提前公布畢業生信息,可以讓用人單位提前了解畢業生情況、專業分布情況,有利于精準招聘。

“一些用人單位對我們學校專業設置不太了解,以為農業大學只培養農業人才,其實我們學校的食品類、人文社科類專業都很不錯。”李超說,“酒香”也要勤吆喝,主動宣傳是希望為學生贏得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提前發布生源信息、校招計劃,引導用人單位與院系的班主任、輔導員直接對接,也可以引導畢業生從被動求職到主動求職。

半個月前,東南大學也公布了2022屆畢業生生源信息。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市場部部長薛裕峰表示,很多互聯網“大廠”7月初就開始線上招聘了,提前公布畢業生生源信息和各個專業負責老師的聯系方式,也是希望讓用人單位根據自身需求,更好更精準地準備校園招聘。

“這兩年用人單位招聘啟動越來越早,學校啟動就業工作也相應提前了。”南京師范大學就業負責人范曉云告訴記者。

“用人單位每年第一撥出來的崗位一般都是最好的。學校及早公布就業信息,也是希望幫助本校畢業生贏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工處副處長蔡惠華表示。“學校也在主動登記用人單位的校招需求,待條件成熟后及時舉行線下招聘。”

趕早,崗位匹配更精準

南京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的李家宸,曾做過10年大學生就業招聘。李家宸表示,以往高校學生就業服務工作一直停留在學校就業辦層面。而綜合院校專業眾多,學校就業服務工作人員有限,很難做到對各行各業人才的精準匹配。主動公布信息,把更熟悉學生情況的學院推向就業一線,讓更了解本班學生的班主任、輔導員直接對接企業,“這才是精準招聘應該有的樣子”。

李家宸同時表示,隨著新業態蓬勃發展,一些新興產業的獨角獸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高校信息相對閉塞,對于這些新成長企業了解并不充分。主動公布生源信息,也給了高校與新成長企業更多合作的機會。

高校的主動出擊,也讓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前行動起來。8月中旬開始,各省、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工作群、公眾號上轉發最頻繁的就是各大高校的2022屆畢業生生源信息。

“畢業生信息對我們招聘部門很有用,省去了一個個上門聯系的麻煩。”省人才市場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可以根據高校提供的信息進行篩選、分類,有針對地組織校園招聘,也可以把這些信息在用人單位QQ群或省、市、縣(市、區)的人才服務工作群發布,讓地方用人單位根據需求直接對接。

南京市人社部門建有143個企業就業服務群。據南京市勞動就業管理中心主任韓小燕介紹,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將高校生源信息轉發到這些企業群。因為疫情,南京暫時取消了線下招聘,專門設立了市、區兩級就業服務專員,完成缺工企業信息采集和用工服務保障。高校公布的畢業生信息,就是就業服務專員精準匹配服務企業的內容之一。“比如服務對象是制造企業,我就把南京工程學院、南京工業大學的畢業生生源信息推薦給他們。”韓小燕介紹。

“提前發布招聘信息,對于用人單位是個利好。”李家宸以南京江北新區為例,當地有400多家集成電路相關企業,很多有潛力的研發企業剛剛起步,尚不具備單獨舉行校園招聘的實力。“我們把這些企業組織起來,形成產業集群優勢,根據高校生源信息,進行組團招聘。”

中建安裝集團今年計劃招聘1300人,涉及機電、化工、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等專業。公司人力資源經理朱玉偉表示,下周開始招聘部門將奔赴全國100多所高校開展宣講,高校提前公開的畢業生信息和各專業的就業負責人聯系方式給他們提供了極大便利。

趕早,職業方向更明確

高校提前發布生源信息,用人單位提前布局校園招聘,畢業生們怎么看?

“我對就業信息關注不多,目前正全力準備考研。”這是這幾天記者采訪2022屆本科畢業生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年來,考研已經成為國內不少高校本科生的首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讀研或出國的比例常年穩定在60%以上,北大、清華甚至超過75%。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今年有超過75%的本科生,正在準備考研、出國。

記者去年9月初曾去南京一所知名高校采訪,當天該校有9場校園招聘會,除了極少數大型知名企業,很多企業招聘現場鮮有人問津。

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2022屆畢業生有30人,目前明確找工作的只有6人。而從往年的考研情況來看,該專業畢業生考研成功率不到一半。按照往年的錄取率,至少還有10人在明年開春考研失利后,要直面就業問題。但屆時很多知名大企業已經完成了招聘計劃,新增崗位大多也只是拾遺補缺,畢業生的選擇余地大為減少。

“秋季招聘本科生求職積極不高,已經持續多年。”從事畢業生招聘多年的朱玉偉表示,“現在家庭條件好了,本科畢業生少了養家糊口的壓力,很多人并不急于工作。相比之下,碩士生反而成了秋招市場的求職主力。記者了解到,目前很多高校秋季求職的生源中,碩士占60%,本科生和博士生只占40%左右。

與身邊大部分同學備戰考研相比,成績優異卻主動放棄保研的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孔維群顯得有些“另類”。大學期間跟著師兄們參加創業大賽,每年暑假到企業實,豐富的社會實踐經歷讓他大三就明確了自己的未來規劃。他想先到建筑工程公司鍛煉一下,從技術員、施工員做起,積累經驗后再努力獲得二級、一級建造師資格,這樣比直接讀碩士發展機會更大。

只是,畢業生中像孔維群這樣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學生并不多。采訪中,不少校園“考研族”表示,還沒有做好踏入社會的準備,考研是想延緩就業,或者存在“身邊同學都在考研,我也要考”的從眾心態。為此專家指出,在實現專業、生源精準對接的同時,高校如何通過教學、社會實踐讓大學生更多了解社會,積累經驗,明確自己的興趣,從而盡早明確職業方向,將是幫助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 就業 集結 畢業生 邀請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