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京城入伏,12日適逢暴雨。盛夏京城多“烤”驗,其中和老百姓關系最緊密的一項便是分類傾倒廚余垃圾后,大量異味和蚊蠅滋生的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接連走訪了30多個居民社區和胡同平房區,一些社區居民反映,入伏后倒廚余垃圾時一開蓋兒,桶里就會有一股臭味兒撲鼻而來,但如果始終敞著蓋兒,又有臭味兒招蒼蠅。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針對盛夏雨后廚余垃圾普遍存在的異味重、易腐敗、惹蚊蟲等問題,不少基層社區已經前瞻性地采取了“妙招”防范——小到“瀝湯籃”、捕蠅籠,大到智能垃圾桶,北青報記者梳理出了五大基層妙招,應該說這些做法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精細化”落實落地提供了有益經驗。
源頭妙安排
大綠桶變小綠桶水池壁上掛神器
走進豐臺區王佐鎮沙鍋村,走遍整個村子也看不到盛放廚余垃圾的“綠桶桶”,更聞不到廚余垃圾產生的異味兒。廚余垃圾去哪兒了?北青報記者走訪發現,原來固定收集桶站的“大綠桶”變成了村民自家門口的“小綠桶”,這是王佐鎮沙窩村專為夏季收集垃圾避蚊蠅想出的妙招。
“村民家是廚余垃圾產生的源頭,我們就要想辦法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沙鍋村村委會副主任王貴強介紹,全村700多戶村民,挨家挨戶發了一只5升容量的小綠桶,擺放在村民家門口。工作人員每天早晚各上門一次回收桶內廚余垃圾,并現場稱重、給予積分獎勵,以此調動村民參與熱情。
王貴強介紹,為了防止異味溢出,垃圾桶蓋內特別加裝了密封條;為了保持小綠桶潔凈,工作人員每周清洗一次。一個小妙招破解了大問題。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他一些不具備上門回收廚余垃圾的社區,也在想辦法從源頭“解題”。例如通州區楊莊街道廣通社區40余戶居民收到了社區出資采買的一件“瀝湯神器”——周身布滿孔洞的塑料籃。居民把它掛在廚房的水池壁上,倒入廚余垃圾,湯水便順著孔洞自動流出。居民將瀝干水分的廚余垃圾倒入垃圾桶,從源頭上減少了垃圾滲瀝液。
廣通社區書記李美麗說,“‘瀝湯神器’原理簡單,作用卻不小。在社區的廣泛動員下,大部分居民都用上了‘神器’,廚余垃圾桶基本聞不到異味了。”
街道勤洗桶
高壓水槍強力沖消毒藥劑里外噴
在海淀區知春公園南側的一間小平房前,每天都會看到運送廚余垃圾桶的車輛。工作人員把粘滿污垢的廚余垃圾桶搬進去,大約半小時后,掛著透明水珠的廚余垃圾桶被搬出來,像是洗了一個澡。
這是海淀區中關村街道剛剛投用的清洗消殺站,每天可以清洗100多個垃圾桶,整個轄區內的632個廚余垃圾桶,5至6天即可完成一次徹底清洗。走進這個近百平方米的清洗消殺站,現場劃分為待洗區、沖洗區、消毒區,工作人員對垃圾桶進行清洗并用高壓水槍進行沖刷后,再對其噴灑消毒劑,并用紫外線燈消殺15分鐘后,方可讓垃圾桶“返崗”。
對于條件更好的垃圾分類驛站來說,因其相對封閉,可以直接實現定期沖洗。例如,懷柔區廟城鎮的16個垃圾分類驛站近日均已通上自來水,月底前將增至20余個。鎮環境辦負責人王紹海介紹,“接通水管后,我們要求垃圾分類指導員隨時監控垃圾桶箱周邊,一旦灑出廚余垃圾,立刻沖洗、收拾,減少異味產生。”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沒有大規模洗桶條件的社區,普遍增加了廚余垃圾的消殺頻次。在東城區崇外街道,每個垃圾分類指導員手中有兩個噴壺,一個噴壺裝有84消毒劑,另一個噴壺裝有殺蟲劑。每天上午和下午,垃圾分類指導員都會專門為垃圾桶站做一次清理消毒。
掛起捕蠅器
藥網滅蠅成標配驛站換上防蚊窗
滅蠅藥網、捕蠅籠、滅蚊燈……北青報記者探訪發現,進入夏季以來,很多居民小區的垃圾桶站附近新添了滅蠅設備。
在平谷區濱河街道承平園社區,滅蠅藥網已經成了標配。在該社區怡馨家園小區的一處垃圾桶站,一個類似于小漁兜的柱狀綠網懸掛在桶站值守電子打卡器旁的欄桿上,網兜最底部連著一個金屬器皿,里面裝著吸引蠅蟲落網的藥劑。據承平園社區書記王玉榮介紹,社區每個桶站還配備噴殺蠅蟲的噴藥壺。朝陽區大屯街道從6月中旬起,在垃圾桶旁邊設置了約700個捕蠅籠,籠子內裝有專門的藥,吸引蒼蠅和蚊子“自投羅網”。
有些社區還安裝了滅蠅燈。昌平區霍營街道霍家營社區,部分垃圾分類桶站裝上了滅蠅燈、掛起了粘蠅貼,近期還將購置電蚊拍。東城區東花市街道也通過加掛捕蠅燈的方式減少蒼蠅蚊蟲,在每一個垃圾桶蓋上方的架子上,還掛著一個個小小的炭包,用于吸附異味。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坦言,上述方式雖不能把蚊蠅全部消除,但也能發揮一定作用,是小投入解決大問題的新嘗試。
對于生活垃圾分類驛站來說,因其本身就是一個封閉空間,防蚊蠅效果更好。懷柔區廟城鎮將31個垃圾分類驛站的窗戶換成了“防蚊窗”,阻止蚊蠅進入驛站;西城區新街口街道、石景山區老山街道等地的分類驛站內,已普遍用上了空氣凈化機、紫外線臭氧消毒燈、電子滅蠅燈等除臭驅蚊設備。
收運頻次增
收運“鈴聲”頻頻響縮短垃圾滯留時長
叮鈴叮鈴——昨天15點剛過,西城區前門西河沿社區排子胡同東口就響起了搖鈴聲。“又到收垃圾的時間啦!”古大媽趕緊將家里的廚余垃圾拎起,走出院門口扔垃圾。“原來是早中晚聽鈴扔垃圾,現在天氣熱了,搖鈴頻次增加了,倒垃圾更方便了。”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前門西河沿社區是一個推行“垃圾不落地”的平房區,胡同里不設垃圾桶,保潔員每天定時上門收垃圾。進入夏季后,社區增加了收運頻次,每天9點至12點、13點至17點之間,每小時至少巡回一次。“這樣居民們想倒垃圾的時候就很方便。”前西社區書記助理李徹嬴表示。
采取類似做法的還有朝陽區勁松街道。每到周末,40多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就在各個垃圾桶站附近巡察,一旦發現哪個廚余垃圾桶快滿了,立刻聯系負責清運的工作人員清運。在懷柔廟城鎮鄭重莊村,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值守時長每天增加了2小時。兩位垃圾分類指導員輪流全天值守,隨時開展清運保潔工作。
除了增加收運頻次,及時更換垃圾桶也能減少廚余垃圾在社區內滯留時間。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位于西直門內大街的冠英園社區的垃圾分類驛站內,就擺放了一排備用垃圾桶,保潔人員發現前排垃圾桶裝滿后,就會及時將后排空著的備用垃圾桶與前排進行位置對換。
智能來介入
垃圾桶蓋自動開一旦滿溢會報警
北青報記者探訪發現,一些街道社區不惜“大手筆”投入,運用智能手段防蚊蠅。
豐臺區馬家堡街道璽萌公館小區在垃圾桶蓋上下起了功夫。通過安裝人體傳感器,居民在距離垃圾桶1米時,桶蓋自動打開,15秒后自動關閉。如果居民在15秒內沒有完成投放垃圾,設備會再次啟動感應,遇到緊急情況,居民還可以按下“一鍵暫停”。
在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建鋼南里社區西院的出入口,一款刷二維碼就能開啟投放門的智能垃圾桶也已“上線”。垃圾驛站內設有滿溢、煙感報警。當垃圾桶達到80%容積,或溫度達到70℃、出現明顯煙霧時,就會通過手機客戶端向小區垃圾分類指導員發出探測預警,提醒其及時清理。
東城區崇外街道的崇西社區和新世界家園各安裝了7組桶站視頻精細化服務管理系統,懷柔廟城鎮30多個垃圾桶站點位也安裝了監控設施。這些監控設施的共同特點都是精準定位,一旦發現垃圾滿溢或外灑情況時,可以及時報警處置。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些“黑科技”需要一定的投入成本。例如,一套智能分類垃圾桶站的成本在10萬元至20萬元不等,智能桶蓋的改造也需要8000元,安裝一組監控系統需要2萬元至3萬元。受訪的社區居民認為,類似智能設備確實讓廚余垃圾異味減少了,有利于遏制蚊蠅滋生,堪稱把錢用在了“刀刃”上。
相關內容
- 環球播報:價格戰打響了!12萬買C6不算啥,CT6降價13萬,32萬能買奧迪Q5 a>
- 今日熱議:隔夜美股|樂觀情緒消退 三大指數大幅下跌 美四大銀行市值縮水470億美元 a>
- 天天快資訊:豐富勞動教育內涵 讓勞動教育在校園里“生根發芽” a>
- 今日關注:讓青少年閱讀“活”起來“動”起來——代表委員熱議青少年讀書活動 a>
- 天天觀天下!布鼓雷門的讀法 a>
- 天天熱消息:什么是負性生活事件舉例以及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a>
- 當前資訊!蟑螂窩一般在哪個地方?_蟑螂窩一般在哪 a>
- 男子醉酒后回家,見岳母剛洗完澡,色心大起,最終釀成苦果 a>
- 環球關注:我的世界1.7.10等價交換怎么玩_我的世界小七等價交換 a>
- 環球今頭條!凱萊地板價格_凱萊地板 a>
- 全球滾動:美,無所不在 a>
- 天天視點!左臉總是長痘痘怎么回事_左臉總是長痘痘 a>
- 關注:“10分”便捷|小心謹“腎”更健康!“世界腎臟日”活動造福周邊居民 a>
- 今日數字貨運平臺維天運通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a>
- 世界報道:明星范冰冰個人簡歷_范冰冰個人簡歷 a>
- 【全球熱聞】第二屆航空計量測試與檢驗檢測高峰論壇在成都圓滿落幕! a>
- 熱頭條丨“無器件,不產品”,基礎電子元器件發展前景廣闊 a>
- 怎么讓微信無法添加好友_微信無法添加好友 a>
- 洛凱股份: 洛凱股份: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結果公告 a>
- 短訊!男子在鐵鍋燉雞里吃出疑似“雞屎”異物,飯店:是雞胗內壁,可能未清洗到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