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坐擁55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 廣州生物產業加速集聚
發布日期: 2021-12-21 19:36:35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12月21日電 (記者 蔡敏婕)隨著經濟增長模式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粵港澳大灣區從昔日的“世界工廠”,逐步升級為“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近年來,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的廣州打造全國新藥創新策源地、全球新藥臨床試驗集聚地、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的三大目標。截至目前,廣州市擁有55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生物產業加速集聚,呈現重大產業區域集群化發展趨勢。

其中,高度集聚生物醫藥產業的廣州國際生物島不斷吸引阿斯利康、默克等500多家企業進駐,已形成藥物研發、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醫療器械等支柱產業。

近日,生物科技公司百濟神州生物島創新中心揭幕,作為一個以科學家、企業家為中心的孵化器,生物島創新中心將為初創企業發展提供先進設備、科學與商業指導,加速實現源頭創新。

百濟神州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吳曉濱表示,將通過生物島創新中心等機構在大灣區內發揮集聚效應,建立生物醫學的生態圈,“有了這個生態圈以后,可以起到筑巢引鳳的作用,我相信會在大灣區起到在世界范圍內聚集人才,達到聚集投資,聚集產出的目的”。

生物醫藥產業為廣州城市的創新發展賦能,而廣州開放包容的城市基因也推動了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和進步。去年的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總數達到45家,總市值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從長遠來看,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新技術的運用和新服務的推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需下好更多功夫。如何把生物島在內的集聚地做成強磁場,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才落地?

德勤中國戰略客戶中心總監費利倫稱,廣東有很多地方性政策,以頂層設計規劃制度創新、人才優化,以產學研用融合賦能產業、集聚人才,例如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級人才可享受稅務優惠,此外,廣東還有很多頂尖的大學和包括中國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在內的機構提供智力和臨床上的支持。

“越來越多生物醫學從業者從香港、澳門來到廣東,他們讓新的藥在大灣區內流轉,同時幫助中國的產品帶到海外進行轉化。”費利倫表示。

“一個科學家的夢想無非就是把他的想法和設計、專利變成現實的商品,用于服務人群。”廣州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黃偉堅稱,開發區出臺了很多新的配套政策,包括發展生物島在內的聚集地的生產鏈,“原來很少人做生物醫藥,現在很多人進入生物醫藥行業。廣州有很好的臨床資源,這10年來,每年都吸引海外留學人才回流”。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執行理事長蔡江南認為醫療健康領域與政策制定和落地高度相關,“我覺得大灣區的政府務實開放,我看好這片灣區,并寄望于將來能夠把政策的紅利放至最大,使我們的創新在這里可以盡早結出成果”。

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區生命科學產品和服務副總裁陳奮秋認為,首先需要有龍頭企業落地,其次需要有孵化器幫助企業進行產業轉化,“我相信有政府和龍頭企業的支持,我們生物醫藥企業會在大灣區發展出不同的規模”。

百濟神州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稱,做創新需要人才、研究機構、資本和政策的扶持,而大灣區擁有豐富的社會和人才資源,同時,政府的導向和執行也能夠很好地支持和促進生物醫藥的發展,“如果你問我5年后怎么樣?我相信5年后的生物制藥發展一定是不一樣的,而且廣東一定是創業的首選地之一”。(完)

關鍵詞: 產業 創新 人才 生物 醫藥

相關內容

?